
歷時一年,由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組織開展的“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日前揭曉,海口騎樓老街名列第九,與北京有著700年歷史的國子監街等一起入選十大“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其他八大街道是江蘇省蘇州市平江路、山東省青島市八大關、山西省平遙南大街、安徽省黃山市屯溪老街、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央大街、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山東省青州市昭德古街、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八廓街。
本次評選活動堅持從歷史要素、文化要素、保存狀況、經濟文化活力、社會知名度、保護與管理機制六大評選標準出發,堅持入選項目必須具備代表性、權威性,成為標桿、樣板與典范。組委會給予海口騎樓老街的入選理由為:海口騎樓老街是現今國內騎樓建筑保留規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極富中西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街道兩側是近百年歷史的充滿南洋建筑風情的騎樓,串起了海口變遷的歷史。是一個世紀里來往南洋的人們記憶的共同載體,是海口文化變遷的生動記錄,也是歷經多年,海口留給今天最豐瞻的城市情懷。
據了解,海口騎樓老街位于市區中山路、新華南路、解放東路、博愛路及得勝沙路一帶,街道兩側是近百年歷史的充滿南洋建筑風情的騎樓。騎樓作為南洋一帶的特色建筑形式,適合南方熱帶氣候,一樓過道既可遮蔽陽光,又可躲避風雨。“南洋”風格的騎樓建筑區別于歐洲“西洋”建筑,自成一格。海口騎樓建筑依托著南洋的思潮、風氣、人力以及物質資源,也是別有特色。上世紀初,一批批早年去南洋謀生的海南華僑,在外面闖蕩經商做生意掙錢后又陸續回到海南,建立自己的家園,借鑒了當時的南洋建筑風格,并流傳至今。其中,海口最早的騎樓建于1849年,地點在四牌樓街又叫城內街,就是現在的博愛北街。起初,博愛路、中山路的騎樓多為二至三層,新華北路和得勝沙路后來居上,
多為三至四層。除了瓊海關和各國領事館略微高大的建筑物外,最氣派的要數南洋歸僑建造的騎樓。
專家認為,正是這一棟騎樓的出現,影響了海口老城區街道兩旁建筑風格的形成。這些騎樓具有濃郁的歐亞混合文化特征,建筑風格呈多元化。從中,既能看到中國古代傳統的建筑文化,又可感受到西方的建筑藝術,還能品出或淡或濃的南洋味。
海口旅游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海口騎樓老街獲此榮譽,為海口將歷史文化名街的保護利用與城市建設、歷史文化旅游產業有機結合提供了一個平臺,特別是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中,海口將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調整城市旅游產業結構、提升文化軟實力、展示城市個性、增強競爭力。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