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杭州都市經濟圈第三次市長聯席會議在浙江嘉興召開。杭州、嘉興、湖州、紹興四市的市長在這次聯席會議上共同簽署了一個富有標志性價值的文件——《推進杭州都市經濟圈一體化行動綱要》。這個行動綱要確立了四城市未來的“六共”方針:規劃共繪、交通共聯、市場共構、產業共興、品牌共推、環境共建、社會共享。
A.城市連綿區的共贏模式
“杭州都市經濟圈”的概念已經在經濟學家的口中掛了多年,而真正成為“政府行為”才只有三年歷史。2007年5月,杭州都市經濟圈市長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在杭州召開,杭嘉湖紹四城市開始打破行政區劃的限制,聯手打造杭州都市經濟圈。2008年6月,四地市長在湖州“第二次握手”,四城市聯手組建了規劃、交通、產業、環保、旅游、宣傳等6個專業委員會,并確立了“杭州都市經濟圈”的戰略發展定位:浙江經濟的增長極、全國都市經濟圈的第一類方陣、國際上有知名度的地區。兩年來,四座城市之間的合作交流漸趨緊密,四地市民開始對“同城效應”有所認知。
應邀參加這次聯席會議的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馮俊對“杭州都市經濟圈”給予積極的評價,認為這種組合不是通過政府的強制手段,而是四個城市通過項目的優化結合使資源達到最佳配置和利用;而平等協商、達成共識、互利共贏將成為都市圈發展的新形式。也有專家把“杭州都市經濟圈”認同為長三角南翼的“城市連綿區”。
上世紀五十年代,著名學者戈特曼首次提出“城市連綿區”的概念,認為“美國東北部大城市連綿區”的城市組合是“居住空間組織中新秩序的搖籃”。半個世紀以來,“城市連綿區”成為各國經濟學家研究的重要課題。
去年12月18日,中國工程院就重點咨詢項目“我國大城市連綿區的規劃與建設問題研究”在北京召開專家評議會,至少有5位院士和近40位專家學者參與了這項研究。這個研究項目于2006年8月由中國工程院立項,課題組對美國東北海岸、英國東南部、日本東海道、德國魯爾地區以及我國的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唐等城市群進行個案分析,最終形成研究報告。課題組認為,大城市連綿區在世界高度城市化地區的出現和發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在提升國家或地區的國際競爭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此國家應當支持我國大城市連綿區的健康發展,建立地區協調機構和機制,重視空間規劃的引導作用,從法律、政策、規劃、建設等形成合力,推動我國大城市連綿區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
杭州都市經濟圈的形成和推進,與國際既有的成功案例和中國工程院的研究報告相吻合。
出席此次嘉興會議的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副主任、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辦公室主任胡雅龍認為,杭州都市經濟圈是長三角一體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加速發展,對整個長三角共同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更好的服務。胡雅龍表示,杭州都市經濟圈雖然成立時間較晚,但它的政府合作機制以及推進機制所取得的成果,目前在國內已經走在前列。
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劉亭表示,區域競爭需要順應兩個趨勢,一是強輻射的大都市化趨勢,都市經濟圈已成為參與國際國內經濟競爭的主導力量;二是高密度的沿海化趨勢,深水良港和國際空港作用越來越突出。杭州都市經濟圈是新一輪優化浙江省空間發展格局、促進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杭州都市經濟圈是一種互利共贏的新思維。
B.“同城”概念,從民間向官方的演繹
在四城市市長聯席會議之前,民間早就開始了跨越行政區域的交往。
“上八府、下三府”,“杭嘉湖平原”,“杭州的蘿卜紹興的種”,這些歷史話語或教科書概念都曾使杭、嘉、湖、紹四座城市不分彼此。浙江現轄的11個地級市歷史上為11個府,古時以南為上,北為下,因此錢塘江以南為“上八府”,錢塘江以北的杭州、嘉興、湖州為“下三府”。寫“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的唐朝詩人賀知章在20年前的教科書和各類詞典中均注明是“越州永興人”,但如今這永興卻在杭州蕭山區的瓜瀝鎮附近。
四城市之間的這種“地緣相鄰、語言相通、人緣相親”的淵源使四市的百姓親密無間。近10年來,這種民間的同城親緣先是被企業家接手,成為房地產商和旅游業界的促銷手段。“半小時到德清”的促銷口號使成千上萬的杭州市民到湖州所轄的德清購買住房,而去年4月推出的“江南絕色?吳越經典”的黃金旅游線因貫穿杭、嘉、湖、紹四市的經典景區而受到全國各地旅行社的追捧。
民間的相融意識同樣被政府所吸取。近年來,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推進過程中,四城市政府部門出面推進的跨區域合作不斷出新。杭州市區和湖州德清之間開通的國內第一條城際公交,正在規劃之中的杭州市區到嘉興海寧、湖州安吉、紹興柯橋間的城際公交路線。以及公交卡、市民卡、公園卡的“一卡通”,讓四市市民共享了大都市圈發展的成果。
2002年12月,嘉興市所轄的海寧市小心翼翼地邁出了一步:將與杭州下沙相鄰的3000畝土地的使用權,以每畝6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杭州市政府。這3000畝土地上除了企業稅收仍舊歸海寧外,由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負責招商和開發。這在當時的中國尚無先例。今年2月,設在杭州的浙江財經學院將下屬東方學院的新校區放到海寧長安鎮,在該鎮984畝土地上興建的新校舍將容納一萬名學生。
C.《行動綱要》加速推進一體化
四座城市的市長這次在嘉興共同簽署《推進杭州都市經濟圈一體化行動綱要》,其主要內涵就是“一體化”。
總體概念是四地同城一體化發展。即以杭州市區為內核,以嘉興、湖州、紹興為副中心,以海寧、桐鄉、德清、安吉、諸暨、紹興縣等6個與杭州連接縣(市)為緊密層,聯動四市共同打造杭州都市經濟圈。
杭州都市經濟圈確保六個一體化:生態環境建設一體化、民生保障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區域市場一體化、區域旅游一體化、產業布局與發展一體化、。
生態環境建設一體化,將改變以往各自為政的局面,使環境治理成為統一協調的行動,令環保工作變得更加有效。曾經受環境污染危害最深的嘉興人民將獲益最多。嘉興處于太湖流域下游和錢塘江出海口,也處于京杭運河下游,在水系生態環境中嘉興受制于人。水污染物和固體污染物通常會越界轉移,而環保部門又難以越界管理。生態環境建設一體化將開展邊界聯合環保執法,實施跨流域水環境保護與整治。還將建立區域生態補償機制,有效地改變“別人發展我埋單”的不合理現象。
民生保障一體化將推進社會保障、公交、郵政、信息等方面的合作,逐步實施經濟圈內居民“同城待遇”。其中,社保一體化將推進社保卡在經濟圈內先行,為經濟圈內人員異地提取養老金和就醫結算等提供便利。公交一體化將逐步開通杭州市區至杭州轄區以外的海寧、桐鄉、安吉、諸暨、紹興縣等5縣市的公交線路。郵政一體化將打響“同城速遞”品牌,實現郵政快遞“一日達”。通信一體化將推進經濟圈內城市實現固定電話同城化,爭取共同的長途電話區號“026”。
區域旅游一體化將合作開拓國際國內旅游市場,打造旅游信息平臺,實現圈內互為旅游目的地、互為旅游客源地。上海世博會已被經濟圈旅游專業委員會列入議程。整合之后的經典旅游線路將在今年6月于上海舉辦的浙江旅游交易會參展。
區域市場一體化將使未來的市場建設布局更加合理,避免近距離的重復和低層次的模仿,使市場內的每一戶經營戶都從中獲益。
產權交易一體化將整合各地的產權交易市場,統一產權交易規定,逐步形成覆蓋經濟圈的一體化產權交易網,中小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融資也將更加便利。
產業布局與發展一體化將給物流業、倉儲業、中介服務業、房地產等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繼去年成立了規劃、交通、環保、旅游、產業、宣傳等6個專委會后,上周召開的市長聯席會議還同意組建信息、金融、商貿、統計等4個專委會。
《杭州都市經濟圈發展規劃》還確定,加快推進錢江通道及接線工程、京杭運河二通道、杭長高速二期、滬乍嘉湖鐵路建設,建設嘉紹跨江大橋與嘉紹通道;建立會展合作機制和農業合作機制;完成構建產業轉移引導機制并組團參加工博會;建立品牌服務平臺與商貿促銷平臺;完成人力資源合作與創業培訓,搭建人才培訓平臺;完成醫保聯網結算,確保都市經濟圈內聯網結算定點醫療機構新增3家以上;建立教育合作機制,開通杭州都市經濟圈教育發展與協作信息網;開展跨城市的欄目合作和杭州都市經濟圈總體城市形象宣傳;建立文化合作機制。
D.市長如是說
杭州市市長蔡奇:杭州都市經濟圈應該在改善民生上進一步取得實效,都市經濟圈是“幸福圈”,是人民共享幸福的生活圈。改善民生要擺在都市圈建設的重要位置。通過一體化,讓大家共享都市圈建設的好處。
嘉興市市長李衛寧:都市經濟圈建設,不僅要打經濟牌,也要打好民生牌,要讓更多的群眾能夠實實在在感受到都市經濟圈建設帶來的直接成果。要適應都市圈居民流動加速的現狀,加強對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政策對接,切實解決異地醫保、異地養老等問題,從而加速區域的一體化進程。
湖州市市長馬以:近幾年來,都市經濟圈實施了重大環保事項集體會商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湖州生態良好、環境優美,但在改善環境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方面,依然任重道遠,杭州都市經濟圈同處一個經濟圈,加大區域環境保護力度是我們的共同責任。
紹興市市長錢建民:已經感受到都市圈建設過程中對紹興各方面帶來的好處,這是一個互惠共贏的合作體。當前,紹興在浙江省的交通位置從原來的節點城市變成樞紐城市,特別是與嘉興合作的嘉紹跨江大橋已全面啟動。現在,嵊州、新昌都主動要求納入到杭州都市圈中來。我們希望整個紹興能進入到杭州都市經濟圈中來。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