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青春海南激情同行
——一組海南人的青春印記
青春是什么?答案肯定是豐富多彩的。
在五四運動9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前,循著團省委“90年90人青春故事”活動的進程,我們采訪了一組人。
他們有的年已耄耋,有的則是人到中年,有的還青春年少。記者找到他們,讓這些看似毫無聯系的人,在本文中依次講述他們的激情歲月,只為那兩個字——青春。
自1919年以來,在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感召下,有無數的中國青年心系民族命運,心系國家發展,心系人民福祉,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中國青年運動的壯麗篇章。
本文記述的,只是這些青年的一個縮影。
陳延福:四野渡海老功臣
青春是什么?在今年85歲的陳延福的回憶里只有兩個字:打仗!
“4月23日”——陳延福清楚地記得,59年前的4月23日,身為四十三軍一二八師三八四團的一員,他和戰友一起在澄邁天尾港登陸。連他自己都沒想到,他從此再也離不開這個海島。
陳延福的記憶力令人吃驚:除了“4月23日”之外,他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回憶精確到某些具體數字,比如他1945年當兵加入的是“八路軍十九旅四十七團,8月20日開始在新兵團訓練,9月1日分到一營三連九班當戰士……”
在槍林彈雨中穿行,陳延福有過兩次遇險經歷:1945年,山海關阻擊戰,國民黨的子彈擦破了他的頭皮,鮮血瞬間模糊了他的視線;1947年,四平戰役,參與搶救傷員的陳延福左臉被敵方炮彈彈片擊中,至今仍留有2厘米長的一道“坑”。
陳延福的柜子里擺著各種各樣的證書、獎章、紀念章:解放獎章、華北解放紀念章、解放華中南紀念章、解放海南紀念章……
“我和與我同齡的戰友們,那時候想得最多的是仗什么時候能打完?什么時候解放全中國?”陳延福說。
林志光:13歲參加革命的“娃娃兵”
青春是什么?在今年81歲的林志光的記憶里也是兩個字:信仰。
林志光的生命里充滿坎坷與傳奇:6歲喪母,11歲喪父,13歲參加革命,抗戰時期扛過槍打過仗,差點被日本鬼子殺害,幸得戰友冒著生命危險營救。
“在我心中,黨就是我的父母,給我吃穿,教我讀書識字。我們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對黨無比忠誠,重視共產主義信仰,能夠入團入黨,對我們來說是無限的光榮。”林志光說。
林志光告訴記者:“革命戰爭年代,人們的思想是最樸素的,為國家、為民族利益可以犧牲個人,我們可以唱著革命歌曲去最危險的地方,干革命就不能怕死,撿牛糞、挖野菜,生活得再艱苦,也不能動搖我們革命的意志。”
胡彬:追尋特區新風而來
青春是什么?在今年48歲的胡彬看來也許是兩個字:求變。
1987年10月,供職于安徽一家廣播電臺的胡彬,在北京的一個會議上意外獲悉海南可能建省辦經濟特區的消息,當即決定南下先考察一番。
盡管當時海南的基礎設施和內地還沒法比,但那種朝氣,還有蔚藍的大海,輕而易舉地征服了胡彬。
在這塊土地上,一直供職于媒體的胡彬,辦過交響樂團,1990年代他舉辦的“經典音樂沙龍”上過中國青年報頭版頭條;他率先捧出了自己的網絡小說,在網絡的平臺上奮筆評論;他堅持幫助本地大學生求學甚至創業,堅信可以通過幫助他們,讓更多的海南人認識到“讀書有用”。
唐吉:將“團支書”進行到底
青春是什么?你要把這問題拿來問唐吉,他沒準會告訴你三個字:團支書。
32歲的唐吉是海口市瓊山區三門坡鎮龍鱗村團支部書記,他20歲就當上了村里的團支書,到現在已經干了整整12年。
2007年,龍鱗村開始建設文明生態村,村里40來戶221名村民的生活面貌有了很大改善。今年初,唐吉帶領村民開始張羅“農家樂”旅游,五一這幾天村里天天游客爆滿,看著村民賺錢,唐吉打心眼兒里高興。
談起農家樂旅游的創意,唐吉興奮地告訴記者:“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我就盤算著村里怎么搞旅游,看著外地農家樂的火爆,就決定在村里試一試,用村民自己的瓦房搞接待,利用村自身條件開發釣魚項目,建燒烤爐、棋牌室、練歌房……讓城里人來這里盡情地放松一下,目的就達到了。”
“我還沒干夠,還要把我的團支書生活進行到底。”唐吉就是這樣一個樂呵呵的、帶著村民實現自己創意的團支書。
楊望龍、施顯斌:身在書齋心懷天下
青春是什么?在海南中學高三學生、同為18歲的楊望龍、施顯斌看來,第一答案肯定是:學習。
高考備戰正酣,從書上題海中把他倆找出來時,記者相信他倆的腦瓜里還轉著許多仿真題。
楊望龍多次參加過校團委、校學生會組織的各項活動,比如捐書再統一送到希望小學、在大街上義務宣傳無償獻血知識、清除天橋及一些公共區域野廣告等,他還非常關心國家大事,會為中國海軍慶祝建軍60周年海上大閱兵的壯偉而擊掌,會為汶川大地震的慘烈涕泗交流。
“90后的這一批人,或許在吃苦耐勞方面、在情緒的自我調控等方面存在不足,但在繼承和弘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方面,我想和90年前的先輩們是相通的。”楊望龍說。
“我們的第一要務,還是學習。這是將來更好地報效祖國的前提。”兩位年輕小伙說。 (本報海口5月3日訊)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