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午9時30分,省長羅保銘和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在亞龍灣共同宣布2009中國生態旅游年啟動,在海南向全世界人民發出熱情邀請:到中國來,到海南來!
借助生態旅游年的啟動,國家旅游局希望,借此推動中國旅游業又一次轉型升級:將旅游業建成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
每個關注海南旅游發展的人都注意到,1月1日是一個吉祥的日子。13年前的1996年1月1日,國家旅游局將1996年中國度假休閑游的開幕式,同樣選擇在亞龍灣舉行,那一天被看作中國休閑度假游概念的發軔之日。13年后的2009年1月1日,當海南再次承擔歷史賦予的使命時,得失之間的權衡,這個行業里的人看得比13年前更清楚,他們都認為,這是又一次讓海南旅游升級換代的大好機會!
“9611”:度假休閑新起點
1996年初,有一個新鮮的概念開始出現在媒體的報道中,那個名詞叫 “休閑度假”。許多老百姓對此并沒有太多的注意,但是,在旅游行業浸淫多年的人都知道,這對于旅游業本身的革命性意義。在此之前,所謂的旅游,實際上都是觀光而已,從國家旅游局到相關的旅游協會,都希望借助當時國人休假制度的改變,發展度假休閑市場,而這一概念,又是從國外泊來的。幾經周折,海南有幸被作為中國最適合發展度假休閑游的熱帶海島,被選擇承擔起從觀光游向度假游轉型的使命。
1996年,能夠到處“到此一游”,還是不少老百姓的夢想。“當時大家對度假休閑沒有什么概念,對發展這個市場其實心里沒底。”海口市旅行社協會會長房新海道出了當時面臨的困難。作為12個國家級度假區之一的亞龍灣,當時才僅有一家剛剛落成的度假酒店??凱萊度假酒店。
房新海說,度假酒店在當時也是一個新事物。按照國外度假休閑理念設計的凱萊度假酒店,通透的大堂沒有空調,酒店員工從總經理到普通員工都穿著花花綠綠的工作服。在酒店評星時,竟然因為這些如今看起來是度假酒店必備的休閑元素,引起了一場大爭議。不過盡管有這樣那樣的爭議,凱萊最終還是成為中國第一家五星級度假酒店,而中國度假酒店的標準也從此發端。
對海南旅游業界的高層人士而言,“9611”之前的觀光游市場有著 “旺丁不旺財”的尷尬,從單純觀光游向觀光度假游的轉變,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需求。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海南在休閑度假旅游方面漸漸找到了感覺,從2000年起,海南開始推出高爾夫游、自駕游等度假休閑新產品,并借助“非典無疫區”推出“健康島”、“陽光島”、“生態島”等,在國內外旅游市場打出“度假休閑在海南”的品牌。
今天再看亞龍灣,不同風格的五星級度假酒店沿海邊一字排開,天域、假日、萬豪、喜來登等國際知名度假酒店紛紛進駐,亞龍灣成為中國五星級酒店最密集的區域。“不少像喜來登這樣的國際知名酒店品牌,甚至把進入亞龍灣、進入海南,作為進入中國度假休閑市場的第一站。”省旅游發展研究會秘書長王健生認為,海南度假休閑市場近年來取得的成就,沒有辜負國家旅游局當時的期望。
“0911”:向深度旅游進軍
“9611”給了海南旅游一次絕佳的提升自我品質的機會,可以這么說,如果沒有那次啟動儀式帶來的方向性的號召,海南旅游有可能走一些沒有必要的彎路。13年來,所謂休閑度假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到海南度假,到三亞休閑,已經成為國人的一種時尚。但是,正如省長助理、旅游局局長陸志遠看到的,當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之后,當旅游業的發展隨之到了一個階段之后,一種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度旅游就開始出現了。
靠休閑度假概念“發家”的海南旅游,其實早幾年前,已經面臨這樣的問題。一些無法回避的責問,經常讓一些業內人士深思:景區附近的老百姓看著紅紅火火發展的旅游業,心里開始抱怨:為何祖輩留下的自然風光,自己不能得利,卻讓開發商圈起來收錢?潛水在成為海南獨特旅游產品的同時,如何緩解對環境造成的壓力……
當然,這些矛盾并非海南獨有,在國內各大旅游城市及景區景點,這類矛盾非常具有普遍性。多年來關注旅游業的三亞市副市長李柏青認為,這些問題無疑對旅游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實現人與自然、鄉村與城市、景區與社區和諧,也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
海南的問題,也正是國家旅游局正在考慮的問題,如果說“9611”意義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解決“丁”和“財”之間的關系,“0911”的出現,則是為了解決“財”與“和”之間的關系,一次全新的轉型升級開始了。
在國家旅游的戰略里,如何使旅游業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說今年的旅游主題確定為生態旅游年,希望成為應對當前金融危機、培育旅游消費熱點、擴大國內旅游消費、服務國家社會經濟具體行動,將旅游業建成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
按照世界銀行環境部和生態旅游學會對生態旅游下的定義: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區去了解環境的文化和歷史,它不但不會破壞自然,而且還會使當地社區從保護自然資源中得到經濟收益。
責任:探索大生態旅游
對海南而言,是再一次承擔探索轉型升級的重擔。
“這對海南旅游業意義深遠。”陸志遠認為,隨著國人休閑度假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長,生態旅游能夠在生態環境、社區和旅游企業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利關系,有利于提高海南旅游業的整體水平。
旅游專家楊哲昆認為,21世紀的旅游就是生態旅游。從目前國內外情況看,生態旅游產品開發大體經歷三個階段:從“尋覓”到“保護、控制、模仿”,再到“系統開發”。我國生態旅游總體仍處前兩個階段之間,但海南已開始從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因此,海南旅游對我國生態旅游發展,起著探索先鋒的作用。
南灣猴島為保持猴島的神秘性,景區始終強調在保護猴島的原生態環境前提下,有規劃、有限度地合理開發,提出“生態猴島、萬物共存”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建設以展示猴文化為核心,集觀光、娛樂、科普、科研于一體的生態旅游勝地。
在南山二期的未來大門景觀區,專門開發了讓當地老百姓參與的南山文化風情小鎮,小鎮與景區融為一體,形成文化多元,體驗多元,最終形成消費多元,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希望又一個10年后,當我們回首再看今天的啟動儀式時,我們已經為生態旅游注入了一個漂亮的海南版解釋!”啟動儀式上,一位旅游界資深人士的話道出了海南旅游人的心聲。
(本報三亞1月1日電)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