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回族,多是唐宋元時期的穆斯林在海南的后裔。近年來,在海南島南部陵水和三亞瀕臨海灘地帶發現的唐代穆斯林墓葬群,印證了早在唐代,穆斯林就來到了海南島。他們是從海上遷入的外籍穆斯林,包括以波斯及阿拉伯人為主體的蕃(番)人和信奉伊斯蘭教的越南古占城地區的居民。而今三亞市鳳凰鎮的回族先民,多是于宋元間由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區)的穆斯林因躲避戰亂舉家駕船渡海來到海南島定居的。
南清開寺
三亞回族與我國國內其他地區的回族在語言上有明顯的不同,他們不以漢語為本民族語言,而是擁有自己特殊的語言——回輝話。此語言不同于國內任何一種民族語言、方言和土語。它的基本特點是:單音節語言,每個音節都有一定的聲調,聲調有區別詞義的作用。聲母簡單,沒有復輔音聲母,韻母復雜,有5個輔音韻尾。句子的基本語序為主語—謂語—賓語,或主語—謂語—賓語—補語。有一整套區別于其他語言的基本詞匯和獨特的數詞。
歷史上,三亞回族主要從事海洋捕魚,擅長于航海和漁撈,而不善于農耕。
收網歸來
20世紀50年代以前,三亞回族,絕大多數以捕魚為生。1939年日本軍隊占領海南以前,他們有漁船十二只,日軍占領后,回民漁船減至四只。這四只漁船為一百四十余家所有。另外用小網捕魚的約有五六十家。其他貧民多靠幫助上述兩類漁戶拉網打雜為生。漁業經濟季節性較強,經常受臺風、暴雨等惡劣氣候影響,加上作業方式原始,工具落后,都是在淺海捕撈,后海洋捕魚逐漸失去了主導地位。
種植蔬菜逐漸成為回族的主要經濟來源。回族聚居的地方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加上蔬菜種植周期短、利潤高,成為較理想的經濟來源。
回族小販
家畜飼養主要以小規模的家庭飼養業為主,如飼養黃牛、山羊、雞、鴨等。除此以外還種植檳榔、椰子、香蕉、甘蔗和瓜菜等。為了增加收入,精明能干的回族婦女參與了各種商品的貿易,女子在集市上,販賣蔬菜水果、鮮魚干貨及椰雕和海產工藝品。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三亞迅速成為中國著名的熱帶濱海旅游城市。三亞回族有了更好經商條件和更廣闊的市場空間,經營重點轉向了旅游業。現在許多家庭都從事與旅游有關的經營活動,人們加工銷售珍珠、水晶、海貝殼、玉器等工藝品及海南特產。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