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島是我國公認的語言復雜地區,有閩南系的海南話,粵語系的儋州話、邁話和疍家話,有客家話、軍話,還有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臨高話、村話、黎話,另有苗瑤語族的苗話以及與南亞語有關的回輝話,它們與漢語共同語差異很大。海南島漢語方言與壯侗語族語言長期融合,使得海南島的語言具有鮮明的特色,在我國獨樹一幟,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海南方言是在海南島這個特殊土壤上成長起來的,海南方言屬于地域文化現象之一,研究海南方言在語言學方面有重要意義,也可以得到有關海南歷史、文化、民俗方面的重要資料。方言是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是取之不盡的寶貴源泉。對海南研究來說,歷史文獻資料或有缺乏,家族譜牒也可能部分造假,語言卻不能。每一種語言和方言都是一個古今成分并存的異質體,研究海南方言,通過共時比較與歷史比較厘清歷史層次,將大大有助于研究海南人的遷移歷史、他們與國內及東南亞其它地區族群的關系等。對于沒有文字記載的少數民族來說,語言跟遺傳基因一樣,是研究其歷史的直接材料。
語言是一種存在于人口頭的資源,不象礦產資源,不挖掘它仍然一直存在。一代人死了,這代人口頭的語言也隨之而去,下一代人的語言必有變化。海南島的語言屬于弱勢語言,隨著普通話的強力影響,海南語言和方言正處在快速消失的過程中。就漢語方言來說,據我們調查,50-60歲的一代與80左右的老人語言差異已經明顯,沿襲數百年的文讀系統幾近消失,只有白讀系統仍在保留,但是中青年人已經有好些白讀詞不會說了。
黎族號稱有百萬之眾,但真正會講黎語的估計不足50萬。這50萬中也漢化越來越嚴重,口音變化很大。侾黎中的侾炎支派本來就生活在黎族區的邊緣一帶,與漢人雜居,幾乎都懂漢語,很多風俗都已明顯漢化。杞黎中的塹對支派在1980年代初青年人就已經不懂黎語,保城支派早已用雙語,現在的年輕一代大多已不說黎語,唯有通什支派多數仍講黎語。
黎語中幾個人數較少的方言境況更加堪憂。在昌化江下游的美孚黎人數本來就少,邊緣地區的已經完全漢化,腹地的東方、廣壩、江邊、抱板四鎮也是雙語區了。本地黎1980年代就已經兼通儋州話,現在多數人又會講海南話和普通話。黎語加茂方言的保亭縣加茂鎮,人口約1萬,但真正會講黎語的不足三千。人類學家李露露1993-94年調查時就發現,加茂黎通曉漢語,青年人不講黎語。如此下去,要不了15-20年,加茂黎語就會消失。相關的語言和民族文化特征更是蕩然無存,只能在書中讀到、在博物館里看到。如果搶救不及時,書中也讀不到、博物館也看不到全貌了。
海內外語言專家歷來看好海南島這個寶庫。1930年我國非漢語語言學之父李方桂先生率先登上海南島,調查了海口、臨高、樂會(今瓊海)三地的方言。1950年代國家組織了海南島語言調查,積累了第一批海南島語言資料,此后陸陸續續出版了一些學術著作。
從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日本、臺灣、新加坡學者詳細調查了海南島語言。如50年代到80年代,橋本萬太郎曾調查過海南文昌話和臨高話。70年代臺灣學者丁邦新調查過儋州話,張光宇調查過海口話,何大安調查過瓊海話和澄邁話。80年代到90年代新加坡學者云惟利調查過文昌話。國內1950年代詹伯慧調查過萬寧話和三亞軍話,50年代至70年代歐陽覺亞等人調查過黎語,1980年代歐陽覺亞、鄭貽青調查過村話、回輝話,1990年代梁敏、張均如等人調查過臨高話。1990年代以后,又有國外學者來調查三亞回輝話。
目前國內外出版的海南島語言研究專著有:歐陽覺亞、鄭貽青《黎語簡志》(1980年),歐陽覺亞《黎語調查研究》(1983年),丁邦新《儋州村話》(1986年),云惟利《海南方言》(1987年),社科院民族所《黎漢詞典》(1993年),苑中樹《黎語語法綱要》(1994年),符昌忠《海南村話》(1996年),陳鴻邁《海口方言詞典》(1996年),鄭貽青《回輝話研究》(1997年),梁敏、張均如《臨高話研究》(1997年),歐陽覺亞《村語研究》(1998年),劉劍三《臨高漢詞典》(2000年),錢奠香《海南屯昌閩語語法研究》(2003年)。另有一些學者發表了單篇論文。
海南島語言研究中,老一輩學者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他們在當時的艱苦條件下,親臨田野調查,得到一批珍貴的資料,他們的方法結論也給后人諸多啟迪。而且,他們中絕大多數是非本地出身又非本地工作的學者,調查頗為不易。但是,前輩學者詳細調查的,只是海南島語言資源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資源還沒有挖掘。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后繼研究人員缺少,以及海南省本土不重視,研究經費嚴重缺乏。
海南方言研究所簡介
海南大學海南方言研究所于2003年10月在原文學院海南方言研究室基礎上成立,現有研究成員4名,都是兼職語言學教師。研究所是人文傳播學院中文系語言學科的主要學術支撐,還承擔著本科生、留學生教學以及普通話測試等工作任務。
原海南方言研究室與廈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合作調查了海南閩語11個點,調查報告正在整理出版中。
研究所成立以后,在一無經費,二無編制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埋頭進行田野調查,累計調查海南閩語30個點,儋州話、客家話、軍話各一個方言點,臨高話6個方言點。
研究所的口號是“不空談,做實事,向國際水平看齊”。我們向老一輩專家學習,堅持“田野第一,老派優先,語音、詞匯、語法、民歌并重”的原則,記錄了百萬字的珍貴語料。
這兩三年,研究所成員陸續在《中國語文》、《民族語文》、《語言研究》等重要期刊上發表了一系列海南島語言研究論文,還有一些論文在重要學術會議上宣讀。目前,研究所一方面補充調查的結果,整理出版,另一方面積極準備,開展黎語瀕危方言調查。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