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海網、新海南客戶端記者 蘇桂除
“今天處理好的黃肉參,肉特別的結實,正在打包發往內地。”5月7日,瓊海市潭門鎮“漁二代”王小珍開心地說,這些黃肉參都是野生的海釣產品,能賣上個好價錢。
這是一位普通潭門漁民最簡單的“討海”模式,是潭門漁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閑漁業走”具象化個體。近年來,潭門堅持推動漁業轉型發展,全力推動漁港建設、漁業發展、漁民增收,讓千年漁港在自貿港建設中重煥生機,漁民們的“討海”路越走越寬。
潭門漁港出海口。記者 蘇桂除 攝
“向海圖強”為漁民“闖深海”吃下“定心丸”
千百年來,潭門人世世代代耕海牧漁。每天晨曦初綻,迷霧漸散,被譽為“千年漁港,南海之門”的潭門中心漁港,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漁船的馬達聲、卸貨的吆喝聲不絕于耳,帶魚、馬鮫魚、金絲魚、魷魚等新鮮的魚獲被陸續擺在岸上,批發商、進貨商以及前來購買海鮮的市民絡繹不絕……
新修的燈塔。記者 蘇桂除 攝
站在潭門鎮潭門村,一眼望去,一座嶄新的巨型碼頭出現在眼前,一條防波堤筆直伸入大海、一座新建的燈塔已初具雛形,即將為漁民闖“藍海”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 。千年漁港,煥發出勃勃生機。
游客在新修建的防波堤上拍照。記者 蘇桂除 攝
目光移至岸邊,沿著環島旅游公路趕來的八方游客,走上防波堤,背對著燈塔,“咔嚓”一聲將自己定格在風景如畫的碼頭邊,隨即來到潭門鎮排港村岸邊一艘舊漁船上打卡、拍照,或從岸邊乘船出海觀光、海釣。
近年來,潭門鎮一直鼓勵漁船往深海捕撈,幫助漁民“造大船、闖深海、捕大魚”,重點支持老舊木質漁船更新改造,合并建造大中型鋼質、玻璃鋼漁船,還為遠洋捕撈漁船安裝多種安全保障設備,科技賦能深海捕撈。
“我們通過給漁船配備北斗終端、避碰裝置、消防救生、液氮冷卻等設備,大大提升了漁船安全性能及漁獲保鮮技術。”瓊海市農業農村局漁政事務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岳周表示,目前本地常年赴三沙遠海作業的大中型漁船有82艘,作業天數高達280天,較往年增加約120天。
潭門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黃學強說,正在改建中的潭門中心漁港,建成后將成為集避風補給、遠海捕撈、水產品養殖、海產品加工、休閑漁業為一體的綜合漁業基地,進一步為漁民“闖深海”吃下“定心丸”。
獲譽“千年漁港,南海之門”的潭門中心漁港。記者 蘇桂除 攝
休閑漁業助“討海”模式越來越豐富
行走在潭門鎮上,各類酒店、賓館,不同主題的民宿以及特色餐飲食店和地方小吃應有盡有,可滿足不同游客的食宿需求。近海,有游艇觀光、外海垂釣、淺灘浮潛捕撈等近海休閑漁業體驗項目,受到大眾青睞。
休閑漁業助“漁”增收的受益人——“80后”漁民、“無所歸止”漁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符名林認為,休閑漁業正在潭門展現出新活力,他們的合作社約40人,大部分都是漁民,經營兩家精品民宿,還有一處出海碼頭,可供游客體驗海上觀光、海釣、摩托艇等旅游項目。
瓊海牧漁晚歌休閑漁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吳淑顯告訴記者,合作社的主要業務是游客海釣,招村民加入合作社,讓村民利用傳統的作業方式,載著游客出去海釣,也可以開著休閑漁船載客觀光、海釣,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潭門已經從發展傳統漁業轉變成多種業態并存的模式,有傳統遠洋捕撈漁業,也有上岸的休閑漁業。”在瓊海市潭門鎮漁民協會會長丁之樂看來,潭門漁民擁有祖輩充分挖掘的千年耕海文化和民俗文化,又持續進行從“漁”到“旅”的探索,已經形成更具潛力的“討海”模式。漁民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閑漁業走”的步伐更加穩重、有力,潭門的濱海休閑旅游業態也在不斷豐富、逐漸形成品牌。
“潭門趕海節”場景。記者 蘇桂除 攝
業態多元化促千年漁港形成發展新格局
如今,隨著漁港漁村振興的持續推進,漁旅深度融合、海上岸上雙產業協同發展正成為這個千年漁港新的發展格局。
風箏沖浪、越野摩托、海上摩托、油畫展銷……潭門鎮黨委積極引進年輕人喜愛的旅游新業態,拓展和延伸休閑、觀光、文教等多元化功能,推動打造“前店后廠+直播銷售”模式,鼓勵“企業+船主+餐飲店”三方合作,提升高附加值漁獲倉儲運輸品質,探索“漁業+”的更多可能。在潭門,18家海鮮銷售企業漁獲年銷售額近億元,產品進駐北京、上海、成都等一、二線城市的高端消費市場。
不止漁民求轉型,瓊海也支持潭門鎮打造“潭門趕海節”、西沙系列海釣大賽、更路簿杯帆船賽等品牌活動,以節日引流,通過直播帶貨、舉辦專業論壇、推出“趕海+研學、市集、音樂”等多種活動,全方位驅動和豐富潭門乃至瓊海的休閑漁業新業態。
因海而生,向海圖強。潭門鎮黨委書記王昌密表示,未來,潭門將繼續升級“靠海吃海”的新“吃法”,做長做強漁業經濟產業鏈、供應鏈,全力推動漁港建設、漁業發展、漁民增收。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