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針一線間,黎家阿姐手中的黎錦初現雛形;舉手投足間,苗家阿哥展示的盤黃舞活靈活現。10月2日上午,由五指山市旅文局主辦的中秋國慶非遺展演活動,正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館精彩上演。
近年來,隨著非遺保護傳承不斷深入實踐,每逢傳統節日的重要場合,都會有“非遺”的身影。今年又恰逢國慶中秋雙節同慶,為了進一步弘揚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五指山市旅文局聯合海南省民族博物館、五指山文化館等單位,共同策劃開展本次非遺展演活動。
當天上午,海南省民族博物館內游人穿梭,一件件展陳文物訴說著海南悠久的民族傳統與絢爛的民族文化。在一塊平臺前,兩名黎家阿姐席地而坐,兩名苗家阿姐側身而坐,她們正在展示黎族紡染織繡技藝與苗族蠟染技藝。
“以前聽說過黎族苗族的非遺文化,但這是第一次實地看見。”侯濤是一名在五指山工作的外地人,聽說海南省民族博物館有非遺展演,他和朋友早早就來到現場,一邊看一邊用手機拍攝記錄,“我覺得這些文化很有特色,我想把它們剪輯制作成短視頻,在社交媒體平臺發布,爭取讓更多人能夠看到。”
上午十點,一撥撥游客紛至沓來。就在這個時候,海南省民族博物館廣場前響起了一段動聽的民族音樂,吸引眾人紛紛停下腳步。
如果說室內的黎錦苗繡展演是靜態的,那么室外廣場上的節目展演則是動態的。身著傳統服飾的黎族同胞首先登場,他們用黎族竹木器樂為大家演奏了一曲《黎家變了樣》。在歡快的節奏間,在看似奇特的鼻簫、灼巴、口弓等竹木器樂間,觀眾們不僅感受到了黎族同胞的幸福新生活,也近距離了解了黎族竹木器樂的特色亮點以及其背后的民族傳統與文化內涵。
緊接著,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陳秀興的帶領下,一支苗族《盤皇舞》將現場觀眾帶進了海南苗族的歷史長河中,領略了苗族同胞的古老習俗與本真信仰。精彩仍沒有停歇,當天上午,在這場以非遺文化為主題的展演活動中,黎族民歌、苗族民歌、黎族《共同舞》等節目先后上演,不僅為現場觀眾帶去了精彩的視聽盛宴,也以一種更加親切的方式傳遞展示了海南五指山的非遺文化,真正推動非遺保護傳承“見人見物見生活”。
?
據介紹,本次非遺展演將持續至國慶中秋假期結束,每天上午十點將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館準時上演。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