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受三亞的文化氣息,呼吸著帶點潮濕的空氣,兩個字開心。”夜幕降臨,漫步在三亞千古情園區內,游客王金艷興奮不已。
白天看海玩海,晚上睡覺發呆,曾是游客對三亞旅游的評價。隨著三亞千古情、海棠·秀等大型文化產品的開發,三亞旅游更好玩、更有厚度。
走進三亞千古情園區,游客王萍和家人仿佛時空穿越到古代崖州。古色古香的仿古民居建筑中,黎錦苗繡精致獨特;街道上,八音隊伍沿街演奏,黎樂悠揚……在這條極具“三亞味道”的民俗仿古商業街上,皮影戲、高蹺等各種雜技魔術表演贏得游客陣陣歡呼聲,鱗次櫛比的蠟染、黎錦、苗繡、制陶、黎族彩雕等72行老作坊手工藝,讓“三亞故事”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四海賓朋的面前。
一步一景的特色本土文化讓游客為“三亞故事”喝彩,可精彩還遠不止于此。在稚嫩童聲的哼唱中,手繪的“一沙一世界”沙畫緩緩開啟了濃縮三亞萬年歷史的《三亞千古情》演出,和其他游客一樣,游客張磊開始隨著劇情的發展進入“三亞時間”。
展現原始人類在三亞漁獵生活場景的《落筆洞》,古遠悠長;各地使節匯聚天涯進行文化交流的《海上絲路》,艷麗明快;重現冼夫人征服百越各部激烈戰斗場面的《冼夫人》,壯懷激越;體現鹿城愛情故事的《鹿回頭》,浪漫唯美;大秀摩托艇、空中水秀等時尚元素的《美麗三亞》,精彩絕倫……
“三亞千古情的演出真的不錯,把高科技、多媒體、雜技、沙畫、本土文化等一切能吸引眼球的東西都摻和到一起了。”張磊說。正是贏得了游客的口碑,開園后的第一個春節黃金周,三亞千古情就創造了精彩———接待游客13.76萬人次!
其實,三亞千古情的成功只是鹿城長期致力于發展文化產業的一個縮影。截至2013年底,三亞已有各類文化企業(含個體經營戶)1800多家,已落地文化產業項目30個,計劃總投資高達959.68億元。爭取到2015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7.8%,成為新的支柱產業。
三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孫蘇表示,一座城市留給人印象最深的不僅有城市容貌,更重要的是城市文化。三亞作為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排頭兵和海南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這意味著發展低能耗、污染小的高附加值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已成為城市發展的主要方向,文化產業與產業轉型有機結合,必將加快三亞的創新驅動和轉型發展。(記者 黃媛艷)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