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畫《紅巖》 譚龍建 作
■ 本報記者 戎海
11月3日,以“行吟海南”為主題的譚龍建繪畫藝術展在海口南海幸福城開展。盡管這是從藝30多年的譚龍建第一次在家鄉海南舉辦畫展,但是他也只是選取了自己的40多幅畫作。這些作品包括油畫、國畫,相隔的年代也有10多年之久。“我希望觀眾能從這些作品中,看到我的藝術觀念的變化和對藝術的態度。”譚龍建說,在他看來,一個優秀的畫家應該把自己的情感和認知在作品中體現出來,用多樣的手法,去展現豐富的現實生活。
譚龍建是海南屯昌人,從小就喜歡畫畫。1975年,譚龍建高中畢業后上山下鄉,在農場當了四年的“知青”。1979年,他考上廣東工藝美術學校,由此正式踏上美術之路。1990年,為了圓自己心中的夢想,譚龍建克服種種困難到中央美院學習。“在美院學習期間,接觸到了很多新鮮、獨到的美術理念,這對我以后的藝術觀念、風格手法、繪畫技法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譚龍建說。
在30余年的創作歷程中,譚龍建算得上是默默無聞堅守的少數本土畫家之一。他之前從沒有在海南本土辦過畫展,反倒是一些外地的展覽機構看中了他的作品,特邀他去外省展出過。大部分的時間,譚龍建是在自己的畫室以及外出采風的路上度過。“我作畫不追求數量,每創作一幅作品,我都想從中表達自己對于社會和生活的思考。”譚龍建說,創作對他來說是一種情感宣泄和釋放,不能被商業所控制。
這次展出的40余幅作品,全部以海南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為題材。對于家鄉,譚龍建有著很深的情結,他分別創作了熱帶雨林系列、海洋系列、黎家女系列、農家系列等多個系列油畫作品。為了全景展示海南風情,他還創作了兩幅10米國畫長卷《黎家山水圖》和《海口火山群古村落》。
相對于繪畫技巧,譚龍建更看重的是畫作中所透出的情感。早期的譚龍建受印象派畫風影響較深,偏重于意境的營造。隨著創作的深入,他把印象派和傳統的寫實油畫結合在一起,開創了自己的風格。在他的人物系列油畫中,主人公被放置在光線最明亮的部位,而背景則處于暗部,但是細節豐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譚龍建說,他創作一幅作品,總是先要想好自己要表達的情感,然后再動筆,遇到想不明白的地方,就暫時擱置起來,過段時間后再畫,最久的一幅,他創作了近2年。所以看譚龍建的作品,除了對自然的描摹外,你會體會到畫面的張力和豐富的內涵。
這次畫展的主題是“行吟海南”,譚龍建對此解釋為“邊走邊唱”。行走在家鄉的土地上,用手中的畫筆為家鄉唱出美妙的贊歌,這是譚龍建所習慣和熱愛的生活方式。
對家鄉的熱愛,幾乎是每一個本土畫家都有的情結,但是譚龍建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海南的畫家在全國也占有一席之地。“海南畫家要想形成自己的流派,除了在題材上堅持地域特色外,更需要大膽創新,吸收先進的藝術觀念和創作技法。”譚龍建說,創新是藝術的生命力,畫家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氣和實力。長此以往,海南畫壇將會出現一派新氣象。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