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羅霞
從田間地頭到餐飲企業,一些農產品往往需經過多個流通環節,價格也逐步攀升。因農產品價格上漲等原因,海口許多餐飲企業紛紛表示經營壓力較大。本報記者蘇曉杰攝
隨著農副產品價格的一路看漲、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等,海口餐飲企業今年面臨著成本上升、利潤縮水的狀況。為擺脫成本壓力,海口一些餐飲企業紛紛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菜品價格。不過記者近日了解到,海口有些餐飲企業另辟蹊徑,通過嘗試“農餐對接”、向農戶直接進貨的方式,使原材料進貨價有所降低,菜品價格得以基本維持不變、菜品質量更有保證,從而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
借力直供初嘗甜頭
農餐對接,是由農企、農戶向餐館直供農產品的新型流通方式。據海口多家餐飲企業介紹,目前海口餐飲企業的原材料采購方式普遍相似,多由合作已久的固定供貨商向餐飲企業供貨,而供貨商的貨品大多來源于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地。從田間地頭到餐飲企業,一些農副產品往往需經過多個流通環節,價格也逐步攀升,質量安全無從追溯。因農產品價格上漲等原因,海口許多餐飲企業紛紛表示經營壓力大。
海口瓊菜王美食村同樣面臨著成本上漲的壓力,為此今年該企業從增加采購渠道、降低原材料價格入手,與文昌、澄邁等多個農業個體戶建立了聯系,由這些個體戶向該餐飲企業直接供菜。
“一些蔬菜的直供價格比平時便宜了15%左右。”海口瓊菜王美食村總經理伍志偉介紹,由于實現了直供,該美食村的菜價基本未漲,且蔬菜原材料比平時更新鮮。另外,該美食村還建立了自己的水產品養殖基地,一方面可以確保產品質量,另一方面對降低菜價也有幫助。
以自種野菜為主打產品的海口立平野菜谷,目前已基本敲定與澄邁一家農產品生產企業的合作,將實現部分原材料的直供。據介紹,該生產企業已為海口多家酒店提供直供蔬菜。此外,海口東郊椰林海鮮城、海口龍泉海鮮酒樓等餐飲企業也有意與其他企業建立原材料直供合作。
組織化程度低制約更好推廣
從目前實施農餐對接的情況看,開展農餐對接,對于餐飲企業、農戶、消費者而言均是好事,農戶收入有所增加,餐飲企業進貨成本有所降低,消費者也得以享受到平價且質量安全有保障的菜品。許多餐飲企業希望能盡快促成農餐對接,不過一些餐飲企業和農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難題。
就農戶、農業合作社等而言,由于我省餐飲企業普遍規模偏小,“一般單個餐飲企業每天的蔬菜等原材料用量不大,因而農戶不愿意與前來洽談的餐飲企業合作。”海口龍泉海鮮酒樓總經理王天濤介紹。同時,一些農戶和合作社不具備一定的物流運輸能力等。
就餐飲企業而言,一方面,目前我省農業專業合作社往往局限在生產幾種主打產品,無法滿足餐飲企業菜品多樣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我省農業生產環節仍以“一家一戶”的分散生產為主,組織化水平較低,且供給呈現季節性,非集中上市期,產量非常小,容易出現供應斷檔,價格也容易出現較大波動。同時,由于信息的不足,許多餐飲企業尚未能順利地找到合作伙伴。
在目前已嘗試開展原材料直供的餐飲企業中,一些企業與農戶、農業合作社等的合作不夠穩定,且合作的原材料供應有限。
呼喚建立對接平臺
海口一些餐飲企業提出,從整體而言,海南餐飲業的原材料用量頗大,開展農餐對接很有意義。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省餐飲業營業額達到40.90億元,同比增長25.2%。其中海口限額以上餐飲企業(年主營收入200萬元以上)達123家。
餐飲界人士希望,我省能搭建餐飲企業與農戶、農業合作社等開展農副產品直供的對接平臺,促成更多餐飲企業與農戶的合作,同時使餐飲企業與農戶的供求需求得到整合。
規模不大、產品單一的農業基地和農戶,并不能一站式滿足餐飲企業采購品種多、需求規格復雜及供應時間不確定等要求。針對這些問題,目前廣東等地已應運而生一些為中小餐飲企業及中小生產基地服務的“橋梁”企業,這些企業一方面幫助上游農民解決產品出路、提高產品附加值,另一方面為下游餐飲企業提供一站式地供應配送食材,解決餐飲企業供應分散和安全隱患問題。
有關人士同時提出,我省應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使“農餐對接”得到更好的推廣。(本報海口10月20日訊)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